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农文旅融合 激活嵩明杨桥街道“村”游活力|世界通讯

来源:掌上春城    时间:2023-06-29 13:25:33

掌上春城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不破坏山水又“卖”山水,村民不离故土又增收入,在家门口就走上致富路。近年来,嵩明县杨桥街道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把文旅产业作为新兴动能来培育,坚持旅游开发带全局,打造“文旅杨桥”。


(相关资料图)

龙文华是嵩明县芦笙技艺传承人,今年“五一”假期,外出务工的龙文华回到了村里,召集村里的小孩儿跟着他学芦笙。“现在村里一天比一天热闹,我要带着娃娃们排个新的芦笙节目。”龙文华所在的西山社区大湾村是杨桥街道最早享受到乡村旅游红利的村子。从2018年开始,杨桥街道连续3年于国庆期间在大湾村举办苗族文化旅游节,把斗牛、民族时装秀、千人徒步比赛、苗族踩花山、长街宴等打造成大湾村的品牌活动。村民张光明装修了自家一楼的商铺,“羊汤锅”卖得红火,每年旅游节期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看准商机的龙玉欢夫妇在村里开起了小超市,不但收入增加了,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大湾小组党支部书记苏庆科说:“旅游节期间,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村里玩,单是卖土特产、小零食都能增收不少。”

除了大湾村,杨桥街道认真盘活各社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出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培育各类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推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

在今年矣铎社区举办的“桃花节”上,游客除了能赏花,还能参与“桃花仙子暨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桃花源主题摄影和短视频拍摄大赛、桃花源文学创作大赛、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已经办到第四届的龙街社区乡村文化旅游节,催生出的不仅有周边的农家乐,村民也借此卖起土特产,实现资源变资产、变收入。

和矣铎、龙街不同,今年才开始初探乡村旅游的上禾社区精心打造了“QQ农场”,10亩地被开辟成132块露天家庭农场,游客可以认养菜地。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也是最吸引人,卖点最多、流量最大的特殊资源。向乡村文化要发展点,也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乡村找到发展优势的突破点。

杨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辖区内共有26个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在上禾、矣铎、太平龙等7个社区。在搭建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文物保护网和文物保护体系后,街道提炼村庄主题,保持田园特色,突出历史文脉,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下一步,杨桥街道将大力发展文化休闲、生态旅游、康养度假、体育竞技等产业,让“山水资源复合型”模式成为街道新的旅游增长点。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阳 通讯员:周敏

责编:李晓梅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