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天天快资讯丨潮评丨筑起围墙遮住风景,太煞风景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23-06-14 20:40:23


(资料图)

潮新闻 评论员 陈进红

梅里雪山景区公路旁的围墙。网络视频截图

近日,有旅游博主发布视频称,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金沙江大湾观景台附近的214国道旁,修建了围墙,游客无法在公路边欣赏景观,只能买门票后前往景区修建的观景平台游览。214国道途经的飞来寺观景平台附近也有类似情况。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当地委托一家开发公司对景点进行运维,把旅游收益作为“旅游反哺”资金发放给村民,之后景点可能会扩大,慢慢取消围挡。

修围墙遮住风景,不是梅里的独创。就在上个月,黄河壶口瀑布沿途公路被砌上围墙也上了热搜,网友吐槽“必须花钱才能看壶口瀑布,不花钱就只能被围墙挡着”。虽然相关方面称,修建围墙是为了保证游客安全。但这种解释犹如掩饰,因为一些景区的“小九九”,大家心知肚明。若干年前,广西桂林给象鼻山种竹子“绿植障目”,被央媒点名批评后启动了“拆围透景”行动,砍掉了一部分遮挡象鼻山的竹林,但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真是打着开发旅游经济的名目,做着大煞风景的事。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围墙化无异于杀鸡取卵。景区围墙化目的是为了收取门票,提高经济效益。就拿梅里雪山214国道这段景观来说,村民受益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网友评论来看,这种做法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和批评,导致景区声誉受损。另一方面,围墙化会破坏景区整体的文化生态,这些或壮丽或秀美的风景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保护好这些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绵延数里的砖墙成了风景的败笔。此外,围墙化还可能导致过度开发和商业化,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文化遗产。

“围墙障目”的做法让游客寒了心,有形的围墙也折射出一些地方旅游发展思维的“围墙”之困。旅游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在 “吃、住、游、娱、行、购”六大旅游要素中,门票仅是一个环节。门票经济、收费参观的模式不仅容量有限、市场狭窄,而且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景区的综合效益自然难以提高。如果总想着以提高票价来增加收益,路就会越走越窄,最终陷入发展困境。

越是要长效地发展旅游经济,越是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地把风景围住不让围观。当前,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是综合了文化、创意、食宿、交通、商业的综合型体验需求,旅游经济的亮点和价值越来越体现在综合服务水平上。让游客以较高的性价比获得高品质的旅行体验,是旅游经济的风向标。

同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杭州西湖景区从2002年开始,就顺应民意,拆掉围墙取消门票,免费对外开放。按照“门票经济”的思维,这20多年开放的西湖得损失多少门票收入啊。但实际上,这一拆一放之中,景区没有亏,作为旅游城市的杭州反而赚大了。恰恰因为西湖的免费,给整个杭州带来上千亿元的旅游收入。游客在杭州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花费,给杭州带来滚滚财源。门票的损失与整个旅游收入相比,连零头都算不上。

中华风景千千万,当景区突破了传统围墙的限制,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景观之上是目的地生活环境总和,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商业环境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旅游业界的广泛共识。开展全域旅游可以说是破解景点“围墙壁垒”的关键所在,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收入和总体效益。拆掉围墙,放开风景,赢得的是人心,迎来的是更多的游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